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 融合中华文化的现状研究

陈 香 佟 珊 赵 霞 梁佳英
(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一带一路”为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带来了新的契机,在国际化教育发展过程中,各地方政府提出 增加区域文化建设与对外传播的决策。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河 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现实情况,最后提出了“一带一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Array
栏目:高教论坛

  1 高校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相融的重要作用 第一,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有利于提高学生跨 文化交际中的交流能力。河北高校国际教育教学工作者在 实际教学过程中忽略了中华文化就会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 流过程中,中华文化输出能力不足。加入中华传统文化有 关内容,可以全面培养当代学生跨文化意识,继而树立其准 确对待文化之间的不同态度,帮助学生增进使用外语精准 表达中国文化元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当代学生语言 表达方面的能力。 第二,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有利于加强学生文 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对于外语的学 习并非是为了摒弃中华传统文化,而是为了在全世界传承 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母语文化的欠缺会导致学生对本土 文化认同感大大降低。基于此,河北高校国际教育需要顺 应中外文化交流,促使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进步,助力学生 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建立起文化身份,培养学生热爱祖 国与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第三,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利于发扬中华传统 文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是回顾我国发展的重要过程,是 充分体会民族精神的过程,是学习民族优良品质的过程。 高校国际教育理应科学融合中华传统文化,此乃传承和发 扬中华文化的关键渠道,可以促使高校学生学习我国传统文 化,将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加以比较,科学理解中华传统文 化,从而爱上我国传统文化,并愿意主动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2 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现实情况

  2.1 对“一带一路”教育思想和理念认识不到位 河北高校理应充分意识到高校国际教育与中华传统文 化相融的重要性,可是其中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相融的教育教学思想与理念并没有得到深化,故而相关人员参与积 极性不高,开展工作的力度较弱。再者,河北地区各大高校 多数是被动执行国家发布的国际教育方面的任务,在实际 工作过程中表现得并不积极,更谈不上让中华文化走出去。

  2.2 教师的中华文化修养不够 部分教师国际教育素养虽然较高,可是在中华传统文化 方面的素养就显得不足了。虽然在高校国际教育教学中会 牵涉到部分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可是教师仅仅是对 这部分内容进行了简单的翻译与朗读,并未开展进一步的讲 授,从而未能使中华传统文化真正与高校国际教育相融合。

  2.3 文化交流开展未能得到重视 实际上,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过程中,并没 有对文化交流开展给予太多的关注,缺乏对“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更加缺乏在沿线国家进行的文化 交流活动。因此,必须要经过举办各种各样的文化交流活 动,才可以加深沿线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才 可以促使民心相通,实现中华文化和沿线国家传统文化国 际化的沟通融合。

  3“一带一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方 法与对策

  3.1 思想上重视,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且有效落实 第一,思想上重视,从学校领导至普通教职工全体成 员,构成统一认识。第二,需要坚持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 原则,拟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国际化长期规 划策略。第三,河北高校需要在长远规划的指导下详细拟 定短期计划,拟定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实施文件,保证进 行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的每一步均有思想上的指导、理 论上的支持以及政策文件重要依据。具体来说,河北高校 需要避免将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只是看成教师的工作, 有效融合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配合, 要构建且保证师生之间相互配合,以便合理实施计划,促进 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有序开展。

  3.2了解“一带一路”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多元化文化交流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与中华文化 相融,需要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教育思想和理念,进行多 元化文化交流。要合理使用派员调查与设置有关课题进行 研究等各种方法,可是不管使用哪一种方法得到有关“一带 一路”教育思想和理念方面的信息,均需要有一定的侧重。 核心在于熟练掌握好河北高校国际教育思想与理念和沿线 国家高校相互之间存在的差别,出现差异化的原因究竟是 什么,对于这些差异性可不可以将其缓和或是消除,要怎么 合理借助其存在的不同制定出与河北高校发展国际教育融 合中华文化相符的方案。河北高校需要在做到知己知彼的 同时,有的放矢和沿线国家高校进行合作。除此以外,河北 高校理应着重关注且有效处理好中华传统文化和“一带一 路”国家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相互碰撞,将河北高校国际教 育与中华传统文化、沿线国家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采 取各种学术交流形式,设置教育合作的文化交流论坛,不定 期进行互动交流活动促使文化包容和理解。

  3.3 构建兼具中华文化的英语在线课程,发展国际化的 中华文化品牌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 化需要积极构建高校兼具中华文化的英语在线精品课程, 全面发展国际化的中华文化品牌。河北高校英语在线课程 是对外交流以及展示我国传统文化的最佳平台。网络媒介 的快速发展给河北高校国际化交流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影响 力开辟出了新的阵地。河北高校英语教学队伍需要树立起 中华文化品牌意识,合理利用英语这种语言工具,努力开发 有关中国文化系列在线课程,促使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经 过在线精品课程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3.4强化与外国院校的合作,培养国际化的中华文化传播者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 化,应当不断强化和外国院校之间的合作,积极培养具有国 际化视野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对外国留学生进行河北地区 燕赵文化的考核,如河北梆子与唐山皮影等戏曲文化考核, 经过亲临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与清苑冉庄地道战旧址等, 了解中华历史文化。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方式,增 加河北高校国际交流深度,促使具有高素质的中华文化学 生走向世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总之,河北高校国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是一项系统化 的工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需要在我国发布教 育方针政策下,紧抓“一带一路”带给国际教育的历史机遇, 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国家教育思想与理念,全面分析国 际教育融合中华文化存在的不足,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建立 兼具中华文化的英语在线课程,加强和外国院校之间的合 作,培养中华文化传播者。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课 题《“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北高校国际交流提升中华文化影 响力研究》(项目编号:SZ20111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蔡馥隆,佟秋月.民办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大众 标准化,2020(14):130-131,133.

  [2] 刘娟.浅析安阳历史文化走进汉语国际教育课堂[J].参花(下),2020 (07):76-77.

© 2021 《科教导刊》杂志    皖ICP备2020016010号-1      网站技术支持:网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