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出版年份查看杂志:

基于中职生源学情分析的高职教学路径探索

梁精明 陈建城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 广东· 佛山 528200)
摘要:在扩招背景下,高职招生对象已经扩充为中职生、普高生和社会生。这种多元化的高职生源结构,给实 训设备、师资队伍建设、教学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基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现阶段中职生源的心理素质和学 习情况。目前中职生对职业教育有主见,但自主学习能力弱。本文以中职生学情问题为导向,提出了高职教师 角色转变、教学模式改革和校企合作促进等创新实践,以适应高职教育新的变化,更好地促进高职的发展。
关键词:Array
栏目:高教论坛

  1 高职多元化生源的形成

  1.1 普通高中生的生源 1993 年,国务院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 明确指出我国教育今后发展的两个重点,一是基础教育,二 是职业技术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迎来发展高潮,大批高职 院校在这节点上建立起来。最初高职招生大部分生源是普 通高中生,经过三年培养,这些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技能水平 和专业精神在社会上得到认可。

  1.2 中职生、技校生和中专生的生源 随着本科院校的扩招和高考人数的逐年下降,部分高 职院校录取高中生源越来越困难。为了拓宽生源渠道,2015 年后,教育部对高职自主招生全面放开,因此中职生、技校 生和中专生,常称为“三校生”成为这次自主招生的主力。[1] 目前各省中职生成为同省高职院校重要生源,中职生通过 3+2 分段模式、5+0 模式、学生参加自主招生等方式进入高 职,仅有少部分学生参加就业。因此,该阶段普通高中生比 例大幅下降,三校生比例大幅上升。三校生的增加必然对 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带来新的问题。

  1.3 扩招下的社会生源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高职职业教育扩招 100 万,[2]而在 2020 年报告明确提出今明两年高职扩招 200 万 的任务。这是高职生源变化的第三阶段,扩招对象指明是 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俗称“三类人员”。[3]这是中国 社会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把职业教育办成普通大众的教育, 以技能强国。两次生源变化是中国制造升级内在需求,需 要大量拥有高技能的人才。通过提升国民技能素质的职业 教育,解决企业的高技能人才需求,也增加了就业,达到双 赢局面。

  2 中职生源学情调查分析 调查通过问卷网开展的,共 33 道题,学生平均答题时 长 5 分 7 秒。调查对象为佛山市南海区五所中职学校在校 学生,回收 1075 答卷,调查样本适中,总体效果良好。

  2.1 学生专业背景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专业为机械类与服务类专业,机械类专 业占调查人数的 54.42%,服务保障类占调查人数的 30.14%。这两个大类专业与佛山市制造业需求相匹配,符 合当地的人才实际需求。

  2.2 中职生对高职院校的认知 有572 位学生自愿接受职业教育,对自己能力和发展有 清楚认识。有 206 位学生,是家人的要求和考试失利的原 因。从中发现一半以上中职生是对职业教育有清楚地认识, 表明他们是有心理预期的。中职学生对高职情况了解适中。 80%学生基本了解中高职衔接的情况,对接受高职教育充 满期待。超过 98%的学生希望进入高职进行再教育。这表 明中职学生从意念上是良好的,是追求进步的。

  2.3 中职生自主学习能力分析 调查发现,接近 70%的学生是没有自主学习能力,与教 师反馈的信息一致。中职学生普遍自主学习能力差,对理论 教学不感兴趣,更愿意参与实践,[4-5]这是中职学生特点之一。 总体上中职生对职业教育有一定认识,很强意愿接受 高等职业教育,但是由于自主学习能力一般,没有一定学术 素养,更愿意接受技能实践教育,这是该部分生源的现状。

  3 学情与扩招叠加下高职教育的问题与挑战 3.1 实训设备不足的挑战 培养工科类高职学生成本比培养同类本科生高出不 少,主要是在实训投入这一块。现在要求两三年扩招 200 万左右,对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要求挑战大,尤其是成 本较高的工科类专业。部分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本来不够, 而且又要折旧。高职的扩招要求这些院校迅速添置实训设 备,办学压力陡增。

  3.2 教学模式的挑战 首先,在教学上,面临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不同层 次学生如何分类教学,这些问题将耗费教师大量精力。目 前高职教师任务重,是否愿意付出更多。其次,教学管理的 挑战,针对三校生、三类人员需要安排专人管理,造成管理 工作量增加。最后,心理健康的挑战,不同层次人所经历的 事情不一样,导致行为想法都不一样,给心理健康管理增加 难度。因此,对于高职的扩招,部分高职院校持观望的态度。

  3.3 高素质师资缺乏的挑战 按照目前高职教育师生比 1:18 的要求,扩招后教师需 要大量扩充,短期内录用大量适合高职教育的老师是有困 难的。高职教师的成长需要有一个过程,从高校来看,需要 两三年的企业实践培养,从企业来看,需要一两年培养讲课 的技能,再加上薪酬待遇,教师事业单位编制等因素限制, 师资缺乏将是长期性的。

  4 新形势下高职教育教学路径探索

  4.1 以技能提升为导向,努力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型 因为中职学生本身就具备一定技能,而教师技能水平 低会影响院校的声誉,影响教学质量,所以师资培训应该加 强。作为高职教师,本身需要努力学习技能,研究不同教学 方法,加以提炼,形成新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针对目前中 职生源,教师应该放下威权身份,作为一个陪伴者、引路人、 技术技能的评价者,更多是引领学生提升技能,让学生能够 自主完成相应的实践工作。

  4.2 以校镇合作创办产业学院为契机,构建高职人才培 养模式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南海校区所处的珠三角核心区,有 许多产业集群和产业镇,如汽配产业区、铝材产业区和新能 源产业区等。南海校区正在与当地镇街合作创办产业学 院。产业学院是建立整个产业链上,不再基于某个或几个 岗位,大大拓宽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专业建设、课 程开发、教育教学都会有促进作用。合理利用镇街特色产 业链构建高职教育教学,将会深化产学交融模式。

  4.3 深度的校企合作是发展必然 中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技能水平,如还是采用全脱产模 式来教育学生,教学质量提升是有限的。为了提高办学水平, 需要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现代学徒制。在做中学,学中做,既 满足中职生爱动手的心愿,又培养学生的技能。通过生产实 践让他们体会知识重要性,促进知识学习;通过在校理论知 识学习,了解技能复杂性,促进自身技能提升,最终以一个螺 旋上升方式提高学生素质。

  5 结论

  (1)扩招后的中职生源有一定技能,自主学习能力弱,对 高职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2)高职教育需从理论、师资、实训 设备及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多元化生源招生形 势。

  (3)配合当地产业,办好产业学院,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吴阿敏, 王平会, 高超学. 基于单招背景的行动导向教学改革研究 ——以《拖拉机电器设备与维修》为例[J].时代农机,2016(8):100-101.

  [2] 国卉男,秦一鸣,赵华.扩招 100 万:重点人群进入高职教育所面临 的现实矛盾与变革路径[J].职教论坛,2019(7).

  [3] 郭广军,李树生.扩招背景下在职与职后高职教育供给结构与质量 改革路径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9(15).

  [4] 林长远.生源变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与管理改革思考[J].晋城职 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v.8;No.44(06):25-27.

  [5] 张达志,李培培,冷士良.高职不同类型生源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发 展分析[J].职业,2018,493(31):32-33.

© 2021 《科教导刊》杂志    皖ICP备2020016010号-1      网站技术支持:网易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