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的十年回顾与展望
1.1 中职学校吸引力不足 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必然导致中职学校的吸引 力不足。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也是造成其吸引力不足 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中职学校由于招生困难,采用注册 制入学方式,造成学生生源质量不高,入校后学习动机不明 确,学习能力较低,学校的辍学率居高不下。加上许多中职 学校存在办学目标不清晰,专业设置趋同化,实训设施不完 善,“双师型”教师队伍缺乏等办学弊端,造成了大批中等职 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不高。
1.2 国家职教发展战略的诉求 目前,我国实行的是职普分流的高中阶段教育,即普通 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并行的高中阶段教育。由于我国 的中考制度和中考分数线的设置,导致只有部分学生(甚至 不到50%的学生)能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而初中阶段的一 些后进生和学困生则升不上高中。这些初中毕业生正处于 15-16 岁的青春期,这部分学生如果不能继续接受学校教 育,一方面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一定的不稳定因素;另一方 面,也不能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战略部署。为了给部 分贫困初中毕业学生一个继续受教育的机会,也为了给中 职学生的家庭减轻一定的经济压力,国家出台了中职免费 的教育政策。由此可见,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是国家 “促进教育公平”战略的诉求。
2 中职免费政策的成效与困境
2.1 中职免费政策的实施成效 有利于国家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教育结构。我国农业 人口众多,而农村的基础教育相对较薄弱,中职免费政策的 出台,刺激了许多不能升入高中的农村学生进入中职学校 继续学习,这样,既提高了其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技能水平, 又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为企业需要的技术工 人,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另外,由于近年来的高校扩 招,导致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供大于求,一方面企业的“用工荒”,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失业率居高不下。国家将中职教育 免费后,能吸引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入中职学习,既 扩充了职业教育的规模,又缓解了高等教育的压力,有效的 优化了国家的教育结构。 提高了中职学校吸引力,扩大了办学规模。为了更好 的了解中职免费政策出台后,有没有切实提高中职学校的 吸引力,扩大中职的招生规模,笔者通过教育部官方网站, 查询并对比了 2008 年-2012 年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招生数 (表 1)。可以看出,中职免费教育政策切实提高了中职学 校吸引力,扩大了中职生源和办学规模。增加了初中毕业生受教育机会 ,促进了教育公平。农 村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设施相对都比较落后,加上家长不重 视教育或者重视却因为生计和自身受教育水平无法看顾孩 子的教育,造成许多农村的孩子考不上高中。没有办法接 受高中阶段的教育,而中职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国 家中职免费政策的出台,对这些想继续求学但是家庭经济 困难的学生无疑是一个福音,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增加 了初中毕业生尤其是农村初中毕业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初中 毕业生的受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
2.2 面临的现实困境 在国家层面,偏离了教育公平的目标。教育公平,主要 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1]初中 毕业的学生,部分可以进入高中阶段学习,进而进入高等教 育学习,而另外一部分却只能进入中职学校学习,毕业后即 就业,有悖于教育的起点公平。中职教育过程的不公平更是 显而易见,目前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还是很难和普通高中的 教育质量相媲美。教育结果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中职毕业学 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上,目前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在就业的 时候,很难获得和高学历就业者同等的竞争机会。 在学校层面,免费政策对学生的吸引力有限。江西师范 大学的陈胜祥、曹婷通过对浙江、江西、青海三省 2010 级中 职新生的调查,只有 8.9%的学生是冲着助学金来的。[2]从这 个比例可以看出,中职免费的教育政策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 有限。随着国家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三农”问题的逐步缓 解,农村经济水平也日渐提高。经济因素也早已不是农村 家庭和城镇贫困家庭选择中职教育的唯一因素,大多数学生选择中职的原因,也不是冲着免学费来的,而是升不上高 中的无奈之举。由此可见,学生选择中职就读的原因和免 学费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在学生层面,降低了中职学生向上流动的机会。在 2009 年国家出台中职免费政策之前,中职学生就已经是一 个弱势群体。该政策虽然初衷是帮助弱势群体减轻负担, 其实也从另一方面鼓励和刺激弱势群体去就读中职学校, 从而更加加大了该群体在中职学校聚集,降低了中职学生 向上流动的机会。如果因为人为的“一增一减”(普通高中 要收取较高的择校费和学费,而中职学校免学费)而推进了 职普分流,推动更多的弱势群体因为经济因素而失去了继 续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而加大了优势群体和劣势群体 的阶级固化,对中职学生而言,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事实。
3 中职免费教育政策的未来路向
3.1 建立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的财政保障体系 中职免费的财政支出不仅要有中央的财政支撑,地方政 府更应该明确自身的责任,加强中职免费的财政保障,加大 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从而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促进中职教育良性稳定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参与 到中职免费的财政投入体系中来,积极主动的分担中职教育 成本。[3]有了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财政保障体系,才能促进 中职教育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3.2 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切实提高中职吸引力 中等职业教育要走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首先要更新理念,树立科学的中职教育人才质量观,进一步 探索学校的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师资配置、学生 实习基地等实际问题,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职学校教学质量 的问题,从而从提高中职学校的吸引力。
3.3打通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提升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 中职免费政策虽然客观上推动了“普职分流”,降低了 中职学生向上流动的机会。但是近年来,国家和教育行政 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来积极推进中高职衔接,这些 政策的制定为提升中职学生向上流动机会奠定了政策依据 和方向指引。
参考文献
[1] 郭元祥. 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论思考 [J]. 教育研究, 2000 (3): 21-24.47.
[2] 陈胜祥,曹婷.财政资助对中职学校招生的影响——基于赣、浙、青 三省 1218 份问卷调查[J].职教论坛,2011(7):9-13.
[3] 刘洪银.农村实行中职义务教育的经济学分析[J].教育与经济,2011 (1):5-9.